太平館餐廳創業於公元1860年(清咸豐十年)。創辦人徐老高原在廣州沙面一外國洋行當廚師,善烹西菜。後自行在廣州太平沙開業,因地取名,首次掛出“太 平館”招牌,成為廣州最早出現的西餐廳。徐老高特製的燒乳鴿、煙鯧魚及精製的葡國雞而名聞南粵,而徐氏後人所創製之瑞士汁亦成為膾炙人口的經典美食。歷史 名人周恩來、蔣介石、魯迅等亦曾是座上客。由廣州發展到香港,百餘年來仍由同一家族經營。
~資料來源:太平館餐廳網站


太平館餐廳位在銅鑼灣的分店
西化,對於中國或者日本而言,都有其痛苦衰敗的一頁歷史,但同時,也有著前所未有的新鮮與文明的激盪。而食物就像後者所述,在西式與中式間擦出火花,產生了交融。
西元1860年,清朝咸豐十年,正是英法聯軍攻入北京、焚毀圓明園那一年,中國這古老的國家,被迫簽訂北京條約,一向視西方為蠻夷的清朝,門戶終於被迫大開,西化從此蔓延。也就在同時,太平館餐廳也在廣州開業,當時主要的客源,即是清朝達官貴族或者洋行買辦員等人士。
仔細一覽徐家與太平館的歷史,猶如看近代史般。從清代門戶大開時創業,傳到第三代時,遇上日本侵華的動蕩不安,第三代徐漢初跑到香港開分店,後來廣州淪陷時,香港的太平館成了徐家的根基。但好景不常,香港淪陷使得太平館不得不吹熄燈號。雖然日後太平館在日佔時期被迫復業,但生意清淡,直到1945年廣州光復後,
太平館才逐見往日光彩。國共內戰時,徐家舉家遷移到香港,後來廣州的本店便給中共接管,實行公私合營,在2005年關門歇業。而徐家則在香港大鳴大放,目前在香港共有四家分店。



PC HOME新聞台台長貝貝曾寫道:『太平館餐廳絕對是豉油西餐界的代表。』未吃過太平館的西餐前,對這句話有點摸不著邊,不過真正吃過一回後,才會拍腿敲頭地恍然大悟,一句話道盡太平館的味。
以醬油為基底燒出西餐菜、濃濃懷舊味的高椅背、邁入花甲之年的歐吉桑服務生,這就是太平館餐廳的風情。置身在此,「阿飛正傳」、「花樣年華」的電影場景不自覺就一一浮現,想必王家衛對於豉油西餐也有深刻記憶吧。



一塊軟熱麵包、一塊溫拿牌牛油,這或許是許多香港人兒時的共同記憶吧。走筆至此,憶起小時候等不及熱菜時,便先從電鍋盛一碗熱騰騰的飯,一匙的乳瑪琳、幾滴的醬油,香噴噴拌飯氣味又浮現腦海中。我們這一代,對於牛油總是有著莫名的情結。


烚咸牛利
一大塊頗具厚度的牛舌,看起來有點生。不蘸任何醬汁地試一口,帶點鹹水味的牛舌,嫩而不腥,比想像中可口。
不論從
烚咸牛利到生菜沙拉,擺盤中便可清楚感受到老店濃厚的懷舊味。


生菜沙拉


生菜沙拉
土生土長在新加坡的Hagar說他小時候吃的西餐,就是這個味,尤其是這道沙拉醬,甜中帶點微酸,簡直讓他心喜萬分。難怪很多人說,食物的味道,本是就是一個集體的記憶。


煙鯧魚
太平館西餐廳的招牌菜--煙鯧魚。這道菜讓我想起小時候在台北吃餐館時的味道,鹹甜的滋味,魚肉有點煙燻香味,這道菜在今日料理多樣化的香江來說,恐怕談不上極品美味,但懷舊風味的確是十足。


瑞士汁雞翅膀
太平館第五代傳人徐錫安接受採訪時曾道:「燒汁和瑞士汁是餐廳兩大秘密武器,兩者都要用頭抽(第一道醬油),加冰糖、雞骨、月桂葉和西洋香料熬煉。」而說到瑞士汁就不能不提「瑞士汁雞翅膀」,這道菜是太平館第二代傳人所研發的料理,瑞士汁跟瑞士一點關係也沒,而是因為吃起來味道甜甜,跟sweet的英文諧音而來。「瑞士汁雞翅膀」滷得很入味,連骨頭也可以嗑得津津有味,因為偏甜的醬汁,博得在座孩童的歡心。



這瑞士汁用來炒牛肉拌河粉也很好吃,上桌不但色澤油亮,還噴香惹味。
燒乳鴿也是這裡的招牌菜,嚴選石岐乳鴿為食材,以獨門燒汁烹煮調味上色後,再油炸,上桌後可以依照個人喜愛淋上醬汁,增添風味。醬汁中還有附上內臟,口味偏甜。跟煙鯧魚並駕齊驅的燒乳鴿,對我而言,並沒有太多的喜愛,雖然鴿肉本身處理得當,沒有鴿騷味,吃起來口感也腴嫩有餘,但是我還是情有獨鍾於雞翅較多。


燒乳鴿
很多人都喜歡吃以瑞士汁為底的河粉,但是讓我將撐飽的胃再度打開,只圖美味不怕撐破肚皮的卻是這道炒飯,炒得粒粒分明,鮮味有緻,真的是讓人見識到
「火的藝術‧就在這一盤」。



就在眾人頻頻搖手,說吃太飽之際,看到服務生端出超大的舒芙雷,簡直嚇呆了。然後大家瞠目結舌地看著鄰座大快朵頤地享受甜品。因為太驚訝了,忘記拍下來,有興趣的話可以到凱西貓家看照片喔。

延伸閱讀:共享太平 ── 太平館餐廳的傳奇故事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inam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6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