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ggy's被英國Restaurant Magazine評為亞洲地區最佳餐廳第四名,在新加坡是相當熱門、知名的餐廳,格友Scubagolf對Iggy's有更詳盡的介紹,可以延伸閱讀。
臨別新加坡最後一晚,把時間留給了Iggy's。這家餐廳位子不多,室內以圍繞著開放式廚房的吧台座位為主,另外還有兩桌包廂式座位,約可容納二十多名,用餐的當晚,位子是滿座。Iggy's位子少,又是熱門餐廳,所以我們大約一個月前便訂好位子。一進門確認身份後很快地被帶到座位,Iggy's只有兩種套餐〈Tasting Menu、Black Truffle Menu〉並未有單點菜單,我們各點一種,想儘量能試試不同菜色。點好餐時,侍者會詢問有否不敢吃的食物,雖為固定的菜色但仍可以依照客人忌食的狀況略做調整。
當晚吧臺上13位客人僅有兩位老外,其他都為新加坡本地華人,負責服務吧臺座位的侍者是位馬來裔,並非是那位亞裔Mike先生。點了一杯略甜的Riesling白酒做為序曲,Iggy's用餐氣氛相當輕鬆愉悅,沒有法式餐廳的拘僅。
Iggy's麵包分為橄欖和原味法國麵包兩種,覺得麵包和牛油都只能算是中等,並沒有驚喜之感,在失望之餘又格外思念起巴黎Le Chamarre牛油的美好。


Amuse bouches
一開場的Amuse bouches,有『大風起兮雲飛揚』的氣勢,長得像炸豆腐的金黃色方塊,裡面的餡為鵝肝,依照侍者建議,一口入定後再一咬,炸得酥酥的外皮有點像年糕口感,鵝肝因為高溫而變成液狀,熱呼呼地在嘴中汨流而出,鵝肝特殊香味滿滿於口。高杯裡頭是打得很細的磨菇冷湯,一仰而盡,順綿細緻,磨菇味郁厚,提醒了我這季節是食菇的時令。


Uni on seaweed cracker,famed caviar on marinated somen and shima ebi tartare with shellfish foam

canapes有三款,侍者建議由海膽開始由左至右食之。海苔脆餅為底,上面盛滿了海膽,入口充滿了海洋味。中間是日本流動麵線為底,上頭黑得發亮地則是魚子醬,兩者搭配地讓我為之一亮,很絕妙地組合,是道會令人拍案之作。右邊的則是生草蝦為底,上面的醬則是以shellfish做成,草蝦鮮度夠,吃起來有彈性,不過我對shellfish做成的醬倒是不那麼喜愛,覺得過於強烈。


Black truffle risotto,pan-seared scallops and shaved winter truffle

送走canapes之後,啜了幾口酒後,黑松露就登場了,這....出菜的速度實在有點太快,讓人覺得自己像隻八爪章魚在用餐似地,不過撇開上菜速度不談,這道黑松露燉飯配上帶子還真是好吃極了。帶子口感是那種柔軟中帶有彈性,新鮮自不在話下。
削得薄如蟬翼的黑松露,與燉飯拌入食之,幽幽遠遠地暗香自舌齒間散出,飄渺宛如薄霧,但一旦認出那味,就不易忘掉,這黑松露讓人憶起2002年到南法看松露交易的山城之行了。



Crabmeat souffle with truffle sabayon and king crab caviar

上菜速度依舊沒有慢下來的跡象,這道蟹肉souffle看起來賞心悅目,不過吃起來則讓我有相見不如懷念的感嘆。個人覺得帝王蟹的蟹膏沒有處理好,濃濃腥味跟souffle綿細口感就是登不上對,另外也吃不出蟹肉的鮮甜,有點玩過頭而辜負食材之感。這道菜,我並沒有吃完就收手了。


Raviolo of wild mushrooms with egg confit and white truffle oil

相對於蟹肉souffle,這道野磨菇就精彩、可愛許多了。Raviolo義式餃子,裡面放了野磨菇和蛋黃,煮到蛋黃成半生不熟狀時再淋上白松露橄欖油。首先是白松露香氣凌人,入口後旋即野磨菇味道冒出來,讓人有走進一座偌大森林之錯覺,好個山野氣息啊!然後一刀將蛋黃劃開,黃到有點橘色的蛋汁緩緩流出,像是炙熱岩漿那種流動的速度,汨汨地、慢慢地,其濃稠度可見一斑。這一道料理,與黑松露燉飯不分上下,皆令我喜愛不已。


Slow-cooked Petuna ocean trout with fennel and parsley oil

海鳟魚〈應該是鮭魚的一種〉相當肥嫩柔軟,沒有多餘的料理,感覺上像是首亮麗且節奏明快的Bossa nova曲風。我對於肥嫩的魚肉並沒有特別喜好,倒是對於鋪在魚肉下方的茴香莖(Fennel)一見鍾情,佐上荷蘭芹橄欖油清脆爽口,搭配油腴的魚肉更顯曼妙。


Poultry consomme en croute with black truffle

這道派皮清湯(用禽肉下去燉煮的清湯)放了黑松露下去委實可惜,因為香酥派皮置入湯內後,只吃得出濃郁奶油味,完全遮掩了黑松露的香氣。



相對於派皮清湯,hagar的湯就略勝一籌。首先,侍者先端上湯皿,皿內有蕃茄丁和長得有點像阿里山的野山粉圓,後來查證,原來是蘿勒籽(吃起來的口感還真的很像山粉圓)。然後,再端上茶壺往內注入清湯,這湯色還比茶色淡了點,本以為是注入中國香片之類,一嘗,是蕃茄的味道。


Hot momotaro tomato consomme with basil seeds and fresh dill

蕃茄是採用桃太郎蕃茄,這在新加坡應該不多見,不過在台灣、日本倒是不陌生。桃太郎蕃茄肉質細且甜度高,用來煮湯倒是第一次品嘗,因為放入時蘿葉、蘿勒籽之故,這湯除了有蕃茄的甘美香氣之外,還散發出香料的芳香,非常淡雅卻耐人尋味,我個人相當喜歡。


Stuffed quail with pickled plum,Japanese herbs and soy-tarragon butter sauce

主菜是鵪鶉肉,肉裡頭還塞了鵝肝,相當豪華富麗,色香味具全。但評心而論不是我喜歡的口味,香料的運用和鵝肝與鵪鶉肉好像各吹各的調,無法相輔相成,自然也沒有其驚豔之感。鄰座有五人跟我點了相同套餐,仔細觀察一下,這道主菜也沒人全部用完。換句話說,這原本是首期待氣勢磅薄的交響樂曲,卻在派皮清湯上場後逐漸轉弱,就算來了定音鼓(鵪鶉主菜),這交響曲也是文文弱弱,了無生氣。


蘋果冰砂

前甜點是蘋果冰砂,上面則覆蓋酸桔醬。酸酸甜甜又冰冰涼涼,很具熱帶風情,讓我又對甜品燃起希望火苗。


Apricot tarte tatin with home-made java vanilla ice cream

原寄託甜點能為Iggy's扳回一成,未料,得分不成還扣分連連,這個手工製的桃子塔,塔皮有股怪怪的味道,是不應該出現在派皮本身的味道。一吃,覺得心驚,還以為自己味蕾出了問題,趕緊請hagar試了一下,也是有相同感受。這怪味就成了我當晚哽在喉嚨的魚刺般,隱隱難過,吃了一口後便沒有勇氣再吃第二口。這個震憾讓我只好點壺甘洋菊來鎮鎮驚,然後再仔細觀察其他客人是否有如此反應。鄰座五人也上了甜點,其中一名女子(我的角度最容易看到她的表情),一吃也露出有點奇怪的表情,然後那一盤吃不到兩口就停止了,後來收盤時,我看了一下,五個人泰半沒吃完。
原本想等到買單時,待侍者趨前詢問今晚菜色時再反應,未料,hagar舉個手表示買單,送帳單的速度之快,令我瞠舌。而且明明有空,也未過問我們這一餐享用的狀況。結完帳後我們故意再坐幾分鐘,只見這位侍者站在柱旁,不斷用餘光瞄我們,卻不見趨前寒暄,讓人有點不太愉快地離開了Iggy's。這一餐花了跟巴黎米其林一顆星Le Chamarre餐廳差不多一樣的價位,卻得到完全不一樣的服務感受,只能說,下回還是把錢留給巴黎的餐廳吧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inam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