羅丹以卡蜜兒為模特兒的作品

「我指點她何處可以找到黃金,但她找到的黃金是她原本就擁有的。」羅丹曾這樣形容過卡蜜兒。

在羅丹的眼中,
卡蜜兒的才華是屬於天才型。而這樣的奇女子所創作出的作品,別說是在充滿沙文主義的十九世紀,就算在當代,能正視她的藝術領域的,仍屬不多,大多數的人們還是以她為羅丹繆思與情婦的角色來待之。
在羅丹博物館內,有間陳列卡蜜兒作品的展覽室,透過作品,可以深切感受到倆人作品的迴異性。羅丹的雕塑品中,像是行走的人,是有肌理的血脈細緻感,充滿陽剛氣息。


圖中的右邊即是羅丹最著名的作品--行走的人

羅丹就算以女性為題材,體泰雖是豐腴圓潤,但表現手法仍屬剛性而保守,像是不敢自視自己的「夏娃」這個作品。這也是羅丹在尚未認識卡蜜兒之前,給人較為保守禁錮之感。


羅丹早期的作品--夏娃

相較之下,卡蜜兒的作品較為陰柔,在小小的展覽室中,透過作品,可以深深地感受到卡蜜兒纖細敏感的性格。


卡蜜兒作品中的女孩總是有著深遂不可言喻的靈透

卡蜜兒在19歲的那一年認識43歲的羅丹,師生倆人差了24歲。但就愛情而言,年齡或者任何世俗所在意的事情,都不是問題,卡蜜兒的才華深深吸引著羅丹,剛在藝術界發光的羅丹,卡蜜兒的出現無疑是一種激發他自己更強大的創作來源。與卡蜜兒相戀的這十五年間,羅丹的創作從取材嚴肅和保守中,活脫脫地轉變成充滿情慾張力,肉體與靈體如此相融交纏,像是吻等作品。


卡蜜兒的作品充滿了豐沛情感,如此深情卻也如此迷惘

如果說卡蜜兒是羅丹的繆思,那對卡蜜兒來說,羅丹恐怕是卡蜜兒這一生所無法承受的重吧。
倆人既是情侶、工作上的夥伴同時也是競爭對手,這種複雜又對立性的關係,讓倆人都深受其苦,尤其是卡蜜兒。為了擺脫羅丹的陰影,卡蜜兒努力追求藝術的精純度和獨特性,而隨著時間的消長,卡蜜兒對創作的執著恐怕真實地憾動過羅丹,因此有一說法是:羅丹害怕卡蜜兒才華超越自己,受不了自己的助手、愛人在同一時間轉變為會危脅他的敵人,才拋棄她。另一說法是,卡蜜兒認清羅丹終究不是她自己獨自可以擁有的男人,所以才決定離開他。但不論答案為何,倆人的戀情宣告瓦解,羅丹再度回到妻子的懷裡,這對卡蜜兒而言是一種難以承受之痛。她將這股悲痛轉化為創作的執著上,更加投入地埋首於雕塑中,但殘忍現實又沙文主義的藝術圈子根本容不下這位奇女子,在12年後,卡蜜兒終究走上瘋狂的這條不歸路上,被家人遺棄的她,在
療養院中殘渡30年餘生。


卡蜜兒作品--華爾滋


卡蜜兒的作品--成熟

『成熟』,被世人解讀為卡蜜兒對於羅丹的背棄,在情感滿是傷痕之下所創作出來的作品。



以乞求的姿態跪在地上全裸的年輕女子被視為卡蜜兒化身,神情哀悽地懇求羅丹回頭。
而中間那名表情呆滯,頭也不回的老人正是羅丹的化身,他身後那位宛如女巫的老女人正是羅丹的妻子。在卡蜜兒的眼中,羅丹的妻子正如身後那一襲被風吹揚的斗蓬,那樣的可怕、張揚,將她的真愛給帶走。而羅丹垂垂老矣,豪無自主力地一昧跟隨,不顧心碎苦苦哀求的卡蜜兒。
據說這個作品被羅丹給看到之後,大為憤怒,認為卡蜜兒把他們之間的私事公諸於世。不過就旁觀者而言,這個作品卻令人感到極為心痛,讓人連想至梵谷舉槍自殺前所畫的教堂,同樣都有高漲、扭曲變形的情緒啊!

如果可以選擇,我寧願相信電影那樣的說法,劇中的卡蜜兒說這三個人都是她自己,是自己化身為三個不同的角色。




對一個有才情的藝術家來說,這輩子最大的不堪,莫過於成為別人的附屬品,活在他人的陰影下。對一位擁有炙熱愛情的女人來說,這輩子最大的不幸,莫過於所愛的男人無法忠於自己,心有好幾屬。

而卡蜜兒這一生,因為羅丹,這不堪與不幸,都偏偏給她遇上,讓她以悲劇結束一生...........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inam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8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