走進一家對的咖啡館,某種時候,還真的要靠直覺。
僅管出發前手中握了一疊資料,光是京都咖啡館資料至少有20家想去,不過真正到了京都,走了若干行程後,想去哪間咖啡館的慾望,就會像拉霸機一樣,隨機浮動,每一天每一小時都不太一樣。
那天買完出町柳的名代豆餅,突然想起營業時間不長,幾天下來都錯過的FACTORY KAFE工船。
「接下來去哪裡?」另一半問我。
「去一間有很有味道的白色走廊教室感覺的咖啡館吧。」我回答,這是腦海中FACTORY KAFE工船給我的記憶資料。
不起眼的門,銀杏落葉被風零散地吹了一地,這是一樓給人的印象。
窸窣、窸窣,大腦吸入此畫面的記憶。
走上二樓,木板老舊地輕輕一踏就嘎然響。「敵軍夜襲大不易」,是對2階走道木板的感想。
老舊的房子,盡頭是間共用的廚房及廁所,有人形容它有種解放前上海租界的氛圍。不過它真正的背景身世,在二次世界大戰是軍人醫院,之後一度改成撞球場。醫院轉變成撞球場?還真是跳Tone。
另一半一直在找尋船的身影,最後才讓他在窗口見到代表FACTORY KAFE工船的身影。
入口處那座巨大的焙煎機,簡直以主角般的姿態矗立。一包包用牛皮紙袋包好的咖啡豆整齊劃一的排列在後方。
長長的吧臺就正對著兩扇大大的窗戶,午間陽光就這樣毫不客氣地跳了進來,把老闆所有的煮咖啡的傢私,都一一照出反差。
把心靜下來後,你會發現,在這裡聽不到任何音樂,沒錯,這是一間不放音樂的咖啡店,因為在這裡,磨豆、滾水、沖咖啡、洗杯皿,偶爾夾雜人聲,有種咖啡工作室的感覺,這些就是FACTORY KAFE工船所播放的音樂。
老闆手沖咖啡的眼神,讓我聯想起工筆畫。
弓緊肩頸線條,專注地沖著咖啡,那姿態,與FACTORY KAFE工船給人感覺是如同一徹,有隨性的FUN和執着的細微。
而我所說的隨性的FUN,指的就是靠近吧臺角落這一處,擺滿了自轉車的輪胎與工具,坐在其間,還看到一位酷酷的型男拿著工具找尋輪胎。
「這裡,簡直太有趣了。」三人相互露出滿意的眼神。
靠著直覺走,果然是對的。
這裡的Menu只有一張,世界地圖,代表咖啡豆的產地位置,四種顏色是焙煎的深淺度。
點了煎焙最淡的黃色和煎焙中度的綠色。產國分別是非洲的喀麥隆和南美洲的瓜地馬拉。
500円一壺約有兩杯量的咖啡(煎焙最淡的),喝起來芳醇順口,酸度也正好是我能接受的範圍(對酸咖啡實在是有接受的困難度)。另一半點的煎焙中度咖啡,余韻長,也非常對口。
末了隨行的同伴帶了咖啡豆回去,希望日後可以藉由咖啡香氣,惦記著在這裡的美好午后。
P.S喝完這裡的咖啡,相形之下,小川咖啡三条店就讓我更不想寫了。
FACTORY KAFE 工船 (カフェ コウセン)
京都市上京区河原町通今出川下ル梶井町448 清和テナントハウス2F G号室
12:00~20:00
定休日:火曜日
沒有供餐‧純喝咖啡
留言列表